诺奖经济学得主保罗·罗默:中国模式可以成为世界榜样

发布时间:2019-09-05 00:02:15 文章来源: 浏览量:5139

微信图片_20190904235929.jpg

作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奠基人,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数十年来致力于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而提到经济增长,中国无疑是最成功的榜样之一。

9月3日,2019第四届时代财经·诺奖经济学家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除了保罗·罗默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仁曾,富佑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怀德以及哈啰出行研发副总裁任亮亮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经济与新未来展开讨论。

强有力的政府不可或缺

在罗默看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至今,之所以能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正是因为中国建立了强而有力的政府。

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是保罗·罗默最为人所知的观点之一,在他看来,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是源于市场激励下的有意投资行为,即技术是内生的,比如在市场激励下,自动驾驶技术与火箭航天技术近年来取得的迅猛发展。这个观点也与中国政府2015年向市场打开了火箭发射的大门,通过市场作用来推动航天技术发展的政策不谋而合。

在此次论坛的演讲中,保罗·罗默否定了20世纪经济学家普遍持有的观点,即认为不需要政府,市场就可以做完所有事情。“有些人觉得政府作用过于强劲并不是好事,他们觉得政府完全甩手不管不做任何干预,让市场进行调节才是最适合的机制。但事实证明,完全靠市场调节肯定是不正确的观点。”

“中国应该坚持走下去并领导这种模式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榜样。”罗默指出,有两种重要的动力推动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第一是科技的动力,第二是规则的动力。规则会自动扎根于道德之上,政府会执行这些规则,也会决定这些准则的对错,在支持和执行规则的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罗默强调,强而有力的政府要明确应该施加影响的领域,比如治理污染企业以及存在欺骗消费者行为的企业等。

消除误解,回归现实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里,加入世贸组织无疑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报道,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的关税总水平自入世以来已经从15.3%降低至9.8%。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开放市场,引进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并没有直接照搬外国经济发展的模型。

罗默认为,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误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解释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时,一些西方国家误认为中国会全盘接纳西方主导建立的经济发展模型。然而事实上,中国从未做出过这样的许诺。“有部分国家也曾提出,加入世界贸易格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采用一样的模型,所以中国方面并没有错,而是当时存在认知分歧。”

随着1980年到2016年间全球经济呈现蓬勃式地发展,在经济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国也不得不处理国家之间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分歧。对此,罗默指出,“我们可能还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

针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贸易局势,罗默认为,中国自身的市场体量已足够大,城市人口也非常多,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优势推,让市场更有竞争力,同时带动商品在国内市场的流通,推进人员的交流,建立更好的机制来吸引人才。在他看来,中国未来可以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是中国过去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国互信才能共赢

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人类可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罗默认为其中有一点,那就是大家对金融贸易规则达成了一致,都认可了自由经济的力量。

他强调,相较于探讨哪个经济模式更科学,在市场中保障信任和遵循道德更重要。“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而言,如果大家坦诚相见,同时保持各自的观点,进一步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不管是股市还是其他体系,都可以发展得更好。”

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误解使得中西方产生诸多分歧。近年来中国持续发展,而对发展模式持不同观点的一些西方国家则出现了经济倒退的趋势。这令罗默担心部分西方政府忽视了对真理、诚信和品德的捍卫。

他认为,如果在经济领域不能进一步推动良好的商业品行,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发展逆行的出现。”但罗默强调,贸易的根本就是双方进行利益的交互,取长补短,共同受益,而这也是让市场发展取得真正成功的根本依据和原则。

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罗默称,他相信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