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9-10-22 22:59:33 文章来源:科协改革进行时 浏览量:10492

微信图片_20191022225539.jpg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三大任务:协调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而人的科学素质的提升,正是实现这三大目标的关键所在。去年9月19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发布《北京宣言》,达成5点共识:


1.在最广义的范围内促进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

2.理解使命与责任。

3.共同弥合科学素质鸿沟。

4.坚持不懈促进普惠公平。

5.建立协作交流机制。


一年来,中国科协积极践行这5点共识,为推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做了很多大事、实事。10月16日下午,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第二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塑造科学素质发展新未来——信任、合作、发展》的主旨报告。在报告中,怀进鹏谈到了中国科协成立以来为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推动科技为民服务所做的努力和实践。

微信图片_20191022225547.jpg

1、丰富平台渠道


在科学素质建设方面,中国科协注重搭建开放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拓展科普资源,深化国际合作。为广泛开展课堂之外的科学素质建设,对全日制教育进行有益补充,至今中国科协已经举办了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7月22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澳门举行,吸引了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参加。


此外,中国科协还举办了“英才计划”“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打造了一系列“大学与中学沟通、大手拉小手”的科技教育品牌。由中国科协主办的“一带一路”系列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吸引了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并建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BRISECC),初步形成国际青少年科学教育合作机制。中国科幻大会也是中国科协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搭建的一个良好平台,从2016年开始,中国科协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科幻大会,今年11月2日,中国科协将在北京举办第四届中国科幻大会。


2、引导价值取向


在公众价值取向引导方面,中国科协始终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塑造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2012年,中国科协牵头推动并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共同主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活动,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邓稼先、陈景润、杨石先等著名科学家或科技界民族英雄为原型,创作排演科学家主题舞台剧,生动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此后每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都会到全国各地巡演,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该工程启动后,先后组织北大、清华等15所高校,创作排演16部科学家主题舞台剧,累计演出近400场,覆盖青年学生观众50余万人。今年7月10日,由厦门大学原创的话剧《哥德巴赫猜想》在澳门大学成功演出,深受广大澳门青少年的欢迎。


2011年起,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以两院院士为主的德学双馨科学家组成宣讲专家队伍,面向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青年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师昌绪、袁隆平、吴孟超、吴良镛、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都曾为研究生新生作报告,报告会所宣扬的中国科学家精神激励了很多人。


3、夯实基础设施


为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助力全国大中城市建设现代化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努力构建覆盖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现代科技馆体系。18年来,在广阔的中国农村,活跃着1500多辆“科普大篷车”,它们进村入校,上山下乡,行驶里程累计达3700多万公里,可以绕地球920多圈,相当于每周就绕地球走1圈。在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台,我国建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科普站,让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星空。而这一切都和中国科协的努力息息相关。


为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科协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组织人员向贫困地区“送科技”,提高贫困地区百姓的生活质量。去年10月16日,中国科协在山西吕梁召开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交流推广扶贫经验。


此外,中国科协还积极打造“科普中国”移动互联网平台,生产汇聚大量优质科普内容。针对网络谣言公害,发动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共同打造“科学辟谣平台”,并从今年7月份开始,每月定期发布科学谣言榜,及时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4、激发社会活力


为激发社会活力,中国科协积极助力中国科普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从2001年起,中国科协每年5月第三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活动周”,组织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紧扣生活热点,展示科技成果,吸引政府部门、大学、企业等积极参与。


此外,“全国科普日”也是中国科协经营多年的一个科普品牌活动。2003年至今,中国科协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6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国科普日”覆盖全国每个地区,向民众展示新技术,介绍新方法,每年线上线下参与公众都接近3亿人次,已经成为百姓乐于参与的“科技大集”。除此之外,中国科协也积极动员农村卫生院院长、乡村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等“三长”人士向农民开展科普活动。


2018年起,中国科协开始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活动,每年选出一批活跃在科研一线的“最美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科学家,基层科技工作者,还有普通山区中学教师等等。此外,中国科协还在省市县三级以及各种专业领域建立了3千多支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队,服务基层群众现实需求,让科学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升华。


在中国科协和其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素质提升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并将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政策的助推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颁布《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国家。在政策的保障下,包括中国科协在内的33个部门共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立从中央到县的工作体系,定期开展全国科普统计和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并从各级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门的科普经费。这一系列努力,把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并且从去年起,将市民科学素质水平纳入“全国文明城市”衡量标准,使提升科学素质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自觉追求。


从1958年成立至今,60余年来,中国科协始终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工作者组织,中国科协“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从都市延伸到了乡村。覆盖理工农医的210个全国学会,活跃在科研、产业、商业和社会各领域的9100万科技工作者,已成为中国科协推动科学素质建设的主力军,正在书写中国科协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传奇。